在“惊蛰”这个节气到来之时,很多人都会好奇:这里的“蛰”究竟指的是什么呢?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“蛰”的含义以及惊蛰的来龙去脉。
“蛰”的三种含义
首先要说的是,“蛰”字在汉字中有三种含义,分别是:
- 蜕皮、换毛或蛻壳之意,如蛰伏、蛰皮;
- 冬眠、藏起来等的意思,如蛰伏、蛰居;
- 停止、中断的意思,如歇蛰。
所以,在惊蛰这个节气到来之际,许多古人认为此时春雷将惊醒蛰居的蛇、蛰伏的虫子、田间藏身的野兽以及河中躲避的鱼虾,万物复苏、重新活跃。而对于人来说,也要在醒蛰之际勤锻炼,使身体重新焕发活力。
惊蛰的来历
“惊蛰”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标志着春天真正的开始。此时大地回温、气温回升,气温回升不仅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,也是很多患有关节炎、风湿病的人症状减轻的最佳时期。
惊蛰源于古时战国时期,那时候,中国正在经历各种战乱。历经风雨后,百姓们总算迎来了春天的到来。在春天到来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天气变化,如雷雨和春风等。因为万物苏醒、春雷惊动沉睡的万物,古人便把这个时期命名为“惊蛰”。对于古人们来说,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,他们在此寄托了自己的喜悦。